俄羅斯《專家周刊》網站:稀土可助攻中國打贏貿易戰(zhàn)
北京有一種不算機密卻是對抗華盛頓的有力武器——稀土。2010年,中日兩國在東海的島嶼爭端激化,北京便停止向東京出口稀土,隨后還大幅限制稀土出口美國及歐盟。日前,俄羅斯《專家周刊》網站題為《稀土可助中國在貿易戰(zhàn)中立于不敗之地》的文章予以分析。
在已探明的9900萬噸稀土儲量中,中國占36%。中國主要的輕稀土礦床位于內蒙古,重稀土礦床位于中國南部。上世紀80年代,美國是全球生產稀土最多的國家。但稀土開采復雜,成本高,且對環(huán)境危害巨大。早在2006年末,北京便提高了稀土出口關稅,并對出口進行限制。中國官員表示,限制出口是因為中國稀土資源衰竭,且國內需求急劇增加。
的確,2004年中國可滿足的全球稀土消費還不足三分之一,到2015年時,它已可滿足近一半的需求。即使中國不將稀土作為貿易戰(zhàn)的武器,它在稀土領域的領先地位也將持續(xù)很久。因為中國不僅在稀土儲量和開采上遠遠領先其他國家,在科研方面也讓各國望塵莫及。專家們認為,全世界研發(fā)稀土使用新技術的專家總計數百人,他們都在中國。
西班牙《起義報》:美國對華貿易戰(zhàn)具有軍事考量
歷史邏輯表明,世界各國,尤其是主要經濟大國,只要不發(fā)生持續(xù)的致命的危機,不會做出巨大的政策改變。促使美國經濟政策變化的不是經濟上的原因,而是一些超越視野的東西。日前,西班牙《起義報》刊文《貿易戰(zhàn):無關貿易,就是戰(zhàn)爭》就此分析。
文章說,誠然,美國與中國存在明顯的貿易逆差,特朗普也真正想惠及美國中西部的農民、礦工和工人,但無論是歐洲還是中國作出的反應,恰恰打擊的都是特朗普的這些選民。在超級大國的邏輯中,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是緊密相關的。令人玩味的是,特朗普提出組建一支代價昂貴的“太空部隊”,在他的理解中,未來的大戰(zhàn)可能在太空展開。
不過,“太空戰(zhàn)”仍是星球大戰(zhàn)幻想的一部分。再過幾十年,世界控制權的關鍵是那些古老的海洋,那些連接世界大多數國家的無人區(qū)。美國的軍事霸權是在太平洋出現的,而在同一片海洋或其他海域,或將在一個世紀后出現另一個軍事霸主。簡而言之,中美之間的貿易戰(zhàn)無關貿易,而是軍事性的。美國的目標是分散崛起中的東方大國的經濟資源,遏制其海上存在。
美國《國家利益》網站:技術官僚談判,解決沖突的有效途徑
近年來,圍繞釣魚島、朝鮮半島,以及克什米爾的緊張局勢不斷,此外,亞洲還充斥著其他有爭議的領土問題。要想永久結束熱戰(zhàn)或冷戰(zhàn),需要一種不同的外交斡旋方式——技術官僚談判。日前,美國《國家利益》網站《避免亞洲上演第三次世界大戰(zhàn)》一文予以介紹。
技術官僚談判必須在不受公眾監(jiān)督的情況下進行,參加談判的不僅要有來自爭端各方的官方代表,還要有中立的國際調解員。他們達成的解決方案必須被認為是正式的,且對各方有約束力。
冷戰(zhàn)結束以來,許多國家通過這種直接的雙邊談判解決了許多邊界爭端。上世紀90年代初,中國與蘇聯(lián)加盟共和國解決了多處邊界劃分,挪威和俄羅斯、馬來西亞與印尼,也通過談判解決了長期爭端。
采取這種技術官僚談判可行的原因在于,亞洲許多國家的領導人都擁有很高的公信度,他們掌握著輿論。技術官僚談判與其他有組織的談判一樣,各方都有堅定的認識,什么不可以接受,愿意做出什么讓步,以及尋求得到什么。在這種談判中,維護決策權衡的自主度和保密性,對于確保談判達成共識至關重要。